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21-02-19  来源:谷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字号:

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2月23日在谷城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谷城县人民政府县长  黄克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主动适应新常态,克难攻坚促跨越, 务实重行、担当作为,高质量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迈出坚实步伐。特别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们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第一时间作出快速反应,第一时间建立起联防联控机制,第一时间开展全民排查,第一时间落实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第一时间保障群众生活需求,用一个多月时间有效控制疫情蔓延,用两个多月时间实现经济社会运行从“暂停”到“重启”,复工复产复市复学扎实有效,经济社会发展稳步向好,疫情防控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取得决定性成果。

——这五年,我们聚力扩容提质,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预计“十三五”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年均增长6.2%;人均生产总值7.9万元,年均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250.3亿元,可比年均增长1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亿元,年均增长8.2%;外贸出口2.5亿美元,年均增长6.1%;利用外资5184万美元,年均增长1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867元,年均增长7.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29元,年均增长7.5%。连续4年被授予全省县域经济工作成绩突出单位,连续3年实现晋位,2019年度位居全省二类县市第3名,成为中国创新百强县、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县创建地区、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县、全省高质量发展重点县、全省创新型县市。

——这五年,我们加快转型发展,产业升级迈上新台阶。坚持绿色发展、减量化增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规模不断壮大、实力不断增强。工业升级增效明显。全县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81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25家、十亿元以上企业5家。三环车桥、三环锻造、骆驼集团、金洋冶金4家企业跃居全国同行业第一。新金洋股份等3家企业入选国家绿色工厂制造名单,骆驼集团连续8年上榜中国民企500强、荣获湖北省第八届长江质量奖提名奖,三环锻造荣获湖北省第七届长江质量奖和全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张运军荣获全国优秀企业家称号。美亚达等2家企业入围全省民企百强,东兴铸造、聚力新材料等5家企业入围全省民企制造业百强。汽车零部件产业连续14年成为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园区建设卓有成效,谷城经济开发区成为全省唯一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再生资源产业园成为全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标准化试点园区,汽车零部件(铸锻件)产业园成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通过验收。农业经济稳定增长。全县粮食产量五年累计128万吨,成为全省优质粮食工程重点县。加快特色种植、生态养殖、山区林特等优势产业发展,茶园达到16.78万亩、油茶20万亩、稻虾共作2.5万亩,连续12年蝉联中国茶业百强县,成为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国家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全省林下经济示范县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示范县。五山入围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紫金花园村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玉皇剑茶叶、金盆岭菌业成为全省特色产业科普基地。农业品牌建设成效明显,中国驰名商标总数达7件,湖北省名牌产品11个,“两品一标”认证60个。农旅融合深入推进,建成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城关樱花谷被推介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君山样本”。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城乡市场繁荣活跃,要素市场、信息平台、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发展迅速。电商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建成“中国有机谷”电商产业园、互联网产业园等五大园区。谷城成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电商产业园荣获全国十佳优秀电商园区,城关镇成为全省唯一特色电商小镇。旅游业蓬勃发展,新增2家3A级景区,A级景区发展到6家。五山成为湖北旅游名镇,南河成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堰河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并顺利通过国家4A级景观质量评审,玉皇剑、汉家刘氏茶园景区荣获全国十大茶旅金牌路线。

——这五年,我们厚植发展优势,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实施重点项目1000多个,累计完成投资1375亿元,连续七年荣获全省投资和项目建设贡献奖。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先后引进项目950个,引进500强公司及上市公司14家,连续8年成为全市招商引资优秀单位。投资50亿元的骆驼集团动力电池梯次利用、50亿元的三环智能制造产业园、30亿元的一飞汽车多功能专用车研发、10亿元的科洛德智能流体、5亿元的东风威立雅环境服务产业园、5亿元的朗弘热交换系统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投产。千方百计拓宽融资渠道,发行政府债券,扩大信贷投放,整合成立县国投公司,融资能力显著增强,保障了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这五年,我们突出重点领域,三大攻坚战取得新成果。

增强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持续发力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重大风险有效化解,金融运行稳中向好,不良贷款整体可控,政府债务额度控制在合理区间;社会治理力度加大,“平安谷城”建设积极推进,扫黑除恶取得阶段性胜利,打击汉江流域非法采砂专项行动取得实效,石花五家洲成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应急基础建设逐步夯实,防灾减灾救灾卓有成效,五山田河等5个村成为全省综合减灾示范村,安定和谐局面持续巩固。脱贫攻坚精准施策,全县18825户48696人全部脱贫,37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县脱贫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3年获得全省扶贫成效考核优秀等次,连续4年成为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先进集体,赵湾莫家河安置区被评为全国“十三五”美丽搬迁安置区,堰河村闵洪艳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污染防治重拳出击,扎实开展大气污染源专项整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高到80%;扎实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一江两河”水质达到国家考核Ⅱ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汉江禁捕退捕工作取得突破性胜利;扎实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全县农田土壤环境质量均达清洁等级,城关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成为省级试点。积极推进生态建设,创建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县通过评估验收。“绿满谷城”三年提升行动全面完成,森林覆盖率超过72%,观音沟、老君山、金牛寺等8个村成为国家森林乡村;野生动植物资源有效保护,谷城汉江湿地成为全省首批、全市首家“双国牌”湿地公园。

——这五年,我们统筹协调发展,城乡环境呈现新面貌。完成第五次城市总体规划、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精心编制了中心城区、高铁新区控制性规划和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10个专项规划。城市品质得到提升,汉十高铁谷城北站建成使用,高铁新区建设稳步推进,城区地下空间开发竣工投用,新水厂建成通水,一批城市断头路、泥巴路、无灯街得到改造,一批城市绿地、休闲广场建成投用,极大方便了市民生活。“一江两河”环城堤防得到加固,实现“三堤联防”。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明显提升,数字化城管平台建成使用,违法建设实现“零增长”,电动车非法营运有效整治,占道经营得到规范,城市更加规范有序。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厕所革命全面完成,被评为国家卫生县城。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12个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垃圾治理体系建立健全,极大改善了人居环境。交通环境持续改善,谷竹、老谷高速建成通车,谷城汽车客运新站投入使用,襄谷路、盛赵路、茨关路、盛五路完成改造升级,三环大桥建成使用,河谷大桥及接线、谷城至丹江口、紫金至赵湾公路改扩建等工程扎实推进。完成农村公路1005公里、安防工程1238公里,五山成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镇和全省“擦亮小城镇”行动试点镇。

——这五年,我们推进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释放新活力。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6家,总数达到11家,建成国家级星创天地1家、省级星创天地1家、省级孵化器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41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7%,年科技成果转化突破30件以上。政府机构改革圆满完成、运行平稳。供销社综合改革有序推进,被评为全省唯一全国百强县级社。农村改革稳步推进,产权产易中心和仲裁体系建成运行,土地确权颁证基本完成,成为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典型地区。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752家、524家。市场活力不断释放,新增市场主体23347户,年均增长9.9%。“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政务服务中心“一站式”功能得到提升,窗口受理服务事项比例达80%以上,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达90%以上,“1146+80”“多评合一”“先建后验”等重点改革落地生根,“工业园区区域性统一评价”在全市率先完成并惠及更多企业,营商环境明显优化。

——这五年,我们紧扣惠民富民,民生福祉获得新提升。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民生,新增城镇就业35635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581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816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社保体系不断完善,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实现扩面提标,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兜底保障持续加强,谷城成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保障性安居工程扎实推进,实施了10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7956户棚户区、3331户农村危房改造。文体事业全面提升,县公共体育场一期工程改造完成,图书馆、文化馆成为国家一级馆,石花酒传统酿造技艺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县税务局被授予全国税务系统文明单位。《谷城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公开出版发行。教育教学条件逐年改善,学前教育普及、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高中教育现代化、职业教育提升计划全面完成,县一中迁建取得实质性进展,成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殡葬改革不断深化,新殡仪馆建成使用,成为全省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试点县。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公立医院、分级诊疗、“三医联动”改革深入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能力得到提升。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综合楼建成使用,谷城成为国家医养结合先进单位、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石花、盛康、五山、紫金成为省级卫生乡镇,5家卫生院被评为全国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医疗保障体制逐步健全,基本医疗水平稳步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有力,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大幅提高,成为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解决了近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退役军人事务工作成绩突出,烈士陵园完成重建,光荣牌悬挂、专属银行卡发放工作经验全国推广,谷城成为全省退役军人工作先进单位、再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

——这五年,我们转作风提效能,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坚持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自觉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府工作规则,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规范决策程序,促进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坚持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坚决执行县人大决定决议,主动听取县政协意见建议,认真办理党代会提案及代表提议、人大议案及代表建议、政协建议案及委员提案,落实率和满意率持续提高。坚持把法治建设作为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抓手,全力营造法治化发展环境,全面提升依法治县水平,“七五”普法圆满收官,入围“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参评单位。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严格落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自觉接受省委巡视和审计监督,加大纠风治乱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三公”经费支出大幅压缩并全部公开,“四风”问题整改落实成效明显。全县公务人员服务意识、担当意识、廉政意识明显增强,行政效能持续提高,政风行风进一步好转。

五年来,我们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扶贫协会、关工委等群团、社团组织开展工作。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行政学校、机关事务、民族宗教、侨联、住房公积金、公共资源交易、农技推广、档案史志、气象、供电、供气、消防、文联、台办、楚天视讯、邮政、电信、移动、联通、保险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解放思想,勇于打破惯性思维、突破传统模式,全县上下勇于担当、履职尽责,社会各界同心同德、团结协作,形成了干事创业、奋勇争先、共谋发展的浓厚氛围。我们干成了多年想干没有干成的事,啃下了诸多难啃的硬骨头,县一中迁建、五馆一场一中心、棚户区改造等重点工程启动实施,打击违法建设、整治三轮车非法营运、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取得突破性成效。我们抢抓机遇、担当实干,重点实施了高铁新区、化工园区、湿地公园建设、一江两河整治等一批关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大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努力拼搏、踏实苦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全县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谷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谷城发展的各界人士、各方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受疫情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发展压力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不优,交替领先的产业格局尚未形成,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少数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仍然存在。我们必须强化忧患意识,正视问题、敢于斗争,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奋斗目标和基本思路

根据县委《关于制定谷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我们编制了《谷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交大会审议。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谷城疫后重振、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关键五年。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党中央确立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明确了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提出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要求,谷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利好形势。从发展环境看,中央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不断落实落地,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黄金30条”和襄阳市实施方案深入实施,为谷城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从发展战略看,国家实施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和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湖北加快推进“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襄阳构建“一体两翼三带”区域发展布局,为谷城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从发展基础看,我县已迈入高铁时代,资源要素集聚力和区域辐射带动力明显提升;新一轮技术改造和智能化项目相继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相继竣工投产,经济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为谷城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强大能量。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扩大已有优势、挖掘潜在优势、培育竞争优势,务实重行、担当作为,全力办好自己的事,就一定能够把握高质量发展主动权、开创“十四五”发展新局面。

“十四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强产业、强功能、优环境、优治理,将谷城打造成为工业强县、农业特县、旅游热县、生态美县、健康名县,建成市域副中心城市,不断提升在全省、全市中的地位,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和襄阳“一极两中心”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主要奋斗目标是:到“十四五”末,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5%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可比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外贸出口年均增长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5%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将谷城建设成为国家级智能制造基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示范区,全力冲刺中部县域经济50强。

“十四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

(一)坚持工业强县,加快产业升级。以循环经济和化工园区建设为载体,推进工业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建成全省工业强县。积极推进5G网络全覆盖,推动“互联网+工业”创新升级应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融合新模式。推进先进制造、信息处理、人工智能等技术集成融合,推广应用智能生产系统和网络化、协同化生产设施,培育建设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加粗延长汽车及零部件、再生资源、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轻工食品、纺织服装、绿色建材、精细化工、数字信息技术等产业链,着力培育一批行业龙头,提升产业竞争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设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平台,加快谷城汽车产业研究院建设,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建成国家级创新型县。加快技改提质步伐,以三环高端车桥和精密锻造中心两个技改升级项目为重点,进一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升产品附加值。支持企业成长壮大,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培育一批产业细分领域“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实施企业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绿色产品开发,加大以清洁生产为重点的绿色改造力度,提高传统产业绿色化水平。

(二)立足农业特县,推进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着力打造精品农业、精致农村、精彩农民,形成“三农”特色品牌。以襄阳市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积极推进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协同发展。加快茶叶、油茶、食用菌、优质粮油及制种、畜禽水产养殖、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打造“中国有机谷”谷城示范区。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基地建设,新增一批“两品一标”和“中国气候好产品”认证,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创建农产品深加工强县。以建设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抓手,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特色品牌。按照“一个坚持、四篇文章、六个避免、十大原则”工作思路,高标准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巩固提升3个整镇推进、50个重点村建设水平,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村庄。加快完成农村“两基”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好发挥带动农民进入市场、增加收入、建设现代农业的引领作用。完善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和服务机制,实现助农服务全覆盖。深入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三乡”工程,推动城市资本、技术、人才与农村资源有效对接,带动农业多种功能综合开发。

(三)突出旅游热县,壮大现代服务业。依托数字信息技术,着力打造工业互联网、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全域旅游、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构建布局合理、优质高效、融合共享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促进文化体育、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与旅游高度融合,构建共建共享新格局。重点开发建设以湿地公园为核心的“一江两河”4A级旅游风光带,以南河、薤山为核心的4A级山水旅游风景区,以堰河为核心的4A级乡村旅游风景区,以金牛寺、石井冲5713厂为核心的4A级乡愁记忆旅游风景区,全力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要节点和省内外著名旅游目的地,创建“中国天然氧吧”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围绕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乡镇中心完善升级、新型农村社区彰显特色,加快中心城区、中心镇、特色镇、新型农村社区“四位一体”全域谷城建设。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高铁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实现新老城区深度融合。启动明清老街保护性开发,突出古城记忆,激活历史文化街区活力。坚持完善功能与美化环境并重,加快城市供排水设施、老旧小区改造和生活垃圾治理,建设五馆一场一中心和城市生态停车场,积极争创国家园林县城。加快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打通城区断头路,推进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水运航道、客货运站场等交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进电商产业升级,按照“一芯主导、五极融合、多点支撑、全域覆盖”发展思路,加快省级特色电商小镇、中国有机谷电商产业园、乡镇电商服务站、村级电商服务点建设,形成“东有乌镇、西有谷城”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电商产业。推进现代物流发展,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提高物流配送的社会化、组织化和信息化水平,逐步形成与电子商务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大力发展体验经济,支持工业企业挖掘研发、生产、流通各环节的体验价值,鼓励商贸企业利用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创新体验模式,发展线上线下新型体验服务。抢抓“新基建”发展机遇,加快数字谷城和智慧城市建设,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新业态广泛运用,建成全市网络枢纽。

(四)聚焦生态美县,建设绿色谷城。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优化生态空间格局,统筹做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加强各类用地指标控制,鼓励高效用地。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严格落实山林长制,切实保护好自然资源资产,确保森林覆盖率达72.5%以上;大力开展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强化生态红线管控,争创一批生态乡镇和生态村。进一步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加大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力度,全面禁止野生动物非法捕猎,切实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充分发挥河湖长制度优势,将“一江两河”生态保护与修复纳入城市空间规划,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筑牢汉江生态经济带绿色屏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稳步推进城乡垃圾分类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争创全国文明县城。

(五)着眼健康名县,保障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健康体系,全力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思想健康、环境健康,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全力打造健康谷城。健全完善健康基础设施,建立全民健康大数据中心,完成疾控中心迁建、精神病院转迁、妇幼保健院扩建、急救中心新建,力争县人民医院创“三甲”,提升全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构建健康管理体系,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和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普及健康教育,促进人民心理健康。打造健康环境,持续改善城乡生活环境、生产环境、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家园。大力发展健康产业,积极推进健康养老、托幼服务、健身休闲等产业发展,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推动康养产业做大做强。以完善健康大功能为基础,扎实做好就业创业,扩大就业容量,提高创业质量;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各项保障水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完成县一中迁址新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坚持文化兴县,加快推进文体事业发展,建成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完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动县乡村三级治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提升智慧治理水平;深化平安建设,保障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安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三、2021年工作重点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起步之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县十四届五次党代会精神,扎实做好政府各项工作,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外贸出口增长5%以上,利用外资增长5%以上。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各项约束性指标控制在上级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实现明年预期目标,必须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做到防控不松懈、疫情不反弹、发展不停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核心竞争力

打造规范高效的政务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九办”改革,落实“多规合一”“并联审批”,推广区域性统一评价成果运用,进一步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改革质效。深化相对集中审批许可权改革,推进减程序、减材料、减时限、减跑路次数,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全面优化纳税缴费服务,平均办理时间不超过4个工作日。

打造宽松便利的市场环境。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确保各类所有制企业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招投标等方面公平竞争。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进一步降低规范涉企收费,全面推进“证照分离”“照后减证”改革。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快推进企业上云,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积极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加大涉企矛盾纠纷化解力度,引导企业依法经营。推进诚信政府建设,制定信用联合奖惩措施清单,加快完善联合奖惩机制。大力推进“互联网+监管”,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加大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力度,加快实现政府采购、工程项目招投标、土地交易电子化全覆盖。

(二)坚持扩大投资,增强发展后劲

狠抓招商引资。坚持把争资引项、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紧盯国家重大战略、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重要试点示范工程,全力做好项目策划和对上争取,力争中央及省预算内资金持续增加。紧盯重点区域、瞄准重点产业、突出重点企业,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不断拉长增粗产业链,增强核心竞争力。力争全年引进1-5亿元项目80个以上、5-10亿元项目15个以上、10-50亿元项目8个以上、50亿元以上项目1个以上,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75亿元、同比增长8%。

推进项目建设。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全年实施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30个、年度计划投资190亿元。加快推进投资50亿元的骆驼集团动力电池梯次利用、50亿元的三环智能制造产业园、30亿元的福临花纺织工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统筹推进工业技改、农田水利、城市建设、民生工程等项目建设。完善项目推进机制,深化领导包保制、秘书服务制,优化项目建设环境,促进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早达效。

强化要素保障。集中要素资源,全力保障项目建设用地、用工、资金等需求。综合运用增减挂钩、增存挂钩、闲置土地处置、迁村腾地等政策,积极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开发利用,加大土地收储利用力度,消化处置批而未供土地,最大限度拓展项目用地空间。增强国投公司融资能力,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求。着力优化供水、供电、供气等服务,力促项目快建设、早竣工。

(三)坚持转型升级,做强工业经济

推进工业升级。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推进特色产业壮大、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提速,做大做强汽车及零部件、再生资源利用、农副产品深加工、绿色建材、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等主导产业。推进5G建设应用,创建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二级节点,加快形成“互联网+工业”产业发展格局。力争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30亿元,增长8%以上。

推进园区建设。坚持企业集聚、产业集群、服务集中,加快化工园区建设,全面完成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任务,确保全县化工企业应进尽进,打造绿色智慧化工园区。加快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对标国家级高新区,推动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加快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推进企业成长。实施骨干企业培育工程,打造一批“小巨人”“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增强企业竞争力。推动医疗产业、装配工业等健康发展,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提档升级、发展壮大。以企飞科技为依托,推动“互联网+制造业”有机融合,壮大区块链产业链。力争全年新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以上。

推进科技创新。发挥智能制造优势,加大企业技改力度,支持32家规上企业自动化设备技术改造,全力推进52个亿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建设,全年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1%以上。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8%以上。推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完成科技成果转化9项以上,打造隆中人才创新团队、省双创战略团队3个以上,积极创建市级以上创业创新平台和示范基地,争创全省科技创新先进县。

(四)坚持提质增效,壮大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编制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促进多产融合与城乡互动发展。推动景区创A升A,实现五山堰河4A级乡村旅游区创建目标,启动南河薤山旅游带、石井冲“三线记忆 航空印象”主题小镇风光带创4A,老君山樱花谷、五山班河大峡谷、玉皇剑生态休闲谷、石酒生态庄园创3A。加大旅游宣传力度,举办特色旅游活动,不断扩大知名度。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巩固提升中国有机谷电商产业园、互联网产业园等五大园区服务功能,加快城关镇特色电商小镇建设,促进更多新业态企业入驻发展。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构建多业态于一体的数字产业聚集区。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抓手,推进农村电商、快递网点全覆盖,打造“布局合理、双向高效、种类丰富、服务便利”的物流体系。

大力发展健康产业。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医疗、医药、养老、养生等健康产业,延伸健康服务产业链。打造健康产品品牌,以休闲养生、健康养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为重点,鼓励企业创建“名特优新”品牌。加快医养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兼具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功能的医养设施,提升基层医养服务能力。加快养老服务智能化平台建设,实施“互联网+健康养老”,推动社会力量提高助老服务质量。

(五)坚持三农优先,推进乡村振兴

增强粮食生产能力。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强化基本农田保护,建设高标准农田4.2万亩。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在69万亩以上、产量27万吨以上,确保粮食安全。大力推广优质良种运用、机插机播、稻经轮作模式、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集成应用、农机农艺结合等综合配套技术运用,提高粮食单产。提升病虫害防治水平,确保农作物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做强农业特色产业。稳步扩大茶叶、油茶等基地规模,新增茶园6000亩、油茶5000亩。稳定蔬菜生产,确保蔬菜种植面积13万亩以上。扩大畜牧生产,加快1000万只现代蛋鸡、50万头现代生猪产业示范园建设。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打造中国有机谷示范区。抓好农业企业培育,新增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5家。全年新增“两品一标”认证12个以上,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70亿元,争创全省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

全力建设美丽乡村。加快“两基”补短板强弱项建设,完善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配套设施,深化农村厕所革命,建设一批省级美丽乡村和美丽宜居示范村。以爱国卫生运动为抓手,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农村清洁家园建设。全面开展10个建制镇“擦亮小城镇”建设,形成一批配套完善、宜居宜业、特色鲜明的美丽城镇。

夯实乡村发展基础。抓好乡村道路建设,完成谷城至丹江口、紫金至赵湾公路改扩建,推进水星台至土关垭公路提档升级;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三年攻坚,支持南河创建省级示范镇,完成农村道路提档升级285公里、危桥改造16座,打通村级循环路,提升农村公路整体形象。推进石花客运站建设,完成庙滩、紫金客运站改造升级,健全完善城乡公共交通,保障群众便捷出行。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完成前进水库灌区节水配套改造、西河与谢湾河治理,推进潭口二库、堰河水库建设、一江两河防洪治理工程。进一步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解决气象助农“最后一公里”问题。

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地和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全面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完善流转交易体系,规范农村内置金融试点建设,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示范创建,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林权价值货币化、生态资源资产化。

(六)坚持城乡统筹,提升功能品质

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坚持规划引领,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海绵城市、综合交通、绿地系统、给排水、电力、环卫、燃气、消防等专项规划编制。开展重点区域城市设计,不断优化城市格局。加快美丽乡村规划编制,实现乡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统筹平衡。加强规划科学论证、严格评审、依法执行,提升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

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坚持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并举,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加快高铁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完成县府街52号院等15个老旧小区改造,改善居住条件、提升环境品质。进一步优化城市路网,打通城市循环路,加快河谷大桥及接线工程建设。完善公共建筑人防设施,建设谷山公园人防疏散基地,提高人防设施人均面积率。加快谷山公园等城市绿地建设,提高人均绿地率。加大汉江湿地等生态资源保护力度,启动“一江两河”生态岸线建设,改善城市环境。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利用数字化城管平台,建设智慧城管,实现传统粗放管理向智能精细化管理转变。加强市容管理,实施户外广告和店招店牌整治、环卫清扫保洁提升工程,建设一批市容管理示范路段。加强交通秩序管理,加大城区电动车非法营运、非法改装整治力度,进一步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对违法建设“零容忍”,保持“零增长”。规划建设符合城市发展的水果、蔬菜、水产等专业市场,降低无序经营对城市管理的负面影响。

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支持城关镇建设全面绿色转型示范区、宜居之城、首善之区;支持石花镇建设集工业重镇、智慧城镇、文化古镇、特色小镇于一体的汉江流域新型城镇化样板;支持冷集镇创建宜居宜业滨江休闲康养名镇、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产业园区;支持盛康镇建设绿色转型发展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镇;支持庙滩镇创建汉江生态经济带特色名镇;支持五山镇、紫金镇创建最美茶旅小镇;支持南河镇创建全省旅游强镇、省级水利风景区;支持茨河镇创建荆楚文旅名镇;支持赵湾乡建设生态康养、高山旅游目的地;支持谷城经济开发区建设绿色产业示范基地、现代工业集聚区;支持薤山旅游度假区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森林康养示范基地。

(七)坚持生态立县,建设美丽谷城

推进生态治理。以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为抓手,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积极创建节水型社会示范县。做好引江补汉工程配套建设,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优化城乡生态空间布局,推进城关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以庙滩、石花为区域中心,建设面向全县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基地。深化河湖长制和山林长制,加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完善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机制,逐步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推进国土绿化。大力实施“绿满谷城”再提升行动,确保森林覆盖率增长0.15%以上。加快鄂北生态防护林、国家储备林、精准灭荒、“一江两河”沿岸绿化、“矿山复绿”等工程建设,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抓好南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汉江国家湿地公园、薤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与管理,保护好天然林资源。严守限额采伐和林地征占用红线指标,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抓好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维护森林生态安全。扎实推进“细胞工程”建设,加大生态镇、生态村创建力度,支持南河创建省级森林小镇。

推进污染防治。全力抓好中央、省市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统筹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扬尘污染、工业炉窑综合治理,强化秸秆露天焚烧监管和综合利用,力争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加大城镇生活污水和污泥治理力度,严格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强地下水、畜禽水产养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固体废物堆存场所整治和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严格污染地块用途管理和建设用地准入制度,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

(八)坚持民生为本,增进民生福祉

巩固提升脱贫成效。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持续实施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工程,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开展脱贫攻坚“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问题“回头看”,因户施策落实帮扶措施。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建立完善精准防贫机制,从源头上阻止返贫及新生贫困现象发生,切实巩固脱贫成果。

全面加强社会保障。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统筹抓好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贫困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促进充分就业。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精准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做到应参尽参、应保尽保。稳步提高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加大特殊群体关爱力度,全面提升社会公共服务质量。推进社区互助养老,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深化殡葬改革,加快实现农村公益性公墓全覆盖。持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完成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加强残疾人康复和帮扶救助,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加强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落实各项拥军优属政策,促进军民融合发展。

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改善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逐步消除基础教育“大班额”,促进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加快县一中迁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项目建设,全面实施“县管校聘”改革,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完善疫情监测预警机制,确保防控不松懈、疫情不反弹、发展不停步。持续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推进国家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建设,加快疾控中心迁建,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五馆一场一中心、公共体育场二期工程建设,推进乡镇文体服务中心、行政村文体广场提档升级。推进气象预警中心建设,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水平。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法治谷城建设,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推进“五社联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建成“三百工程”谷城样本。加强社会面和舆情管控,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金融等风险,守牢风险底线。完善社会矛盾纠纷预防调处机制,提高矛盾化解时效性和成功率。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落实群防群治机制,加快推进“雪亮工程”建设,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保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推动社会治安持续向好。全面启动“八五普法”工作,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基础建设,确保惠及更多群众。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提升公共检验检测水平,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积极创建智慧应急示范县。

加强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认真落实民族宗教政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老促会、扶贫协会、科协、关工委等团体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统筹抓好侨联、档案史志、文联、台办、融媒体、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进一步加强住房公积金、消防、楚天视讯、邮政、电信、移动、联通、保险等工作,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着力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政贵在行,事成于实。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我们唯有坚持党的领导,坚守初心使命,勇于担当落实,强化自身能力,才能在破解各类艰难险阻中创造政府应有业绩,努力建设新时代人民满意政府。

加强政治建设。坚决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不折不扣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严格执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工作要求,确保政令畅通。坚决把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到实处,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自觉用初心使命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加强能力建设。提高运用制度干事创业能力,把尊崇制度、执行制度、维护制度贯穿于政府治理全过程,增强政府系统各级干部运用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的自觉。提高经济工作能力,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和推动经济工作,学会运用市场的机制和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高专业化能力,深入开展政府系统学习调研活动,在学习实践中树牢“五种思维”、锤炼“八项本领”,成为本领域、本行业的行家里手。以数字政府建设为抓手,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政府工作的能力。

加强法治建设。牢固树立法治思维,严格遵守宪法法律,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持续深化政务公开,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政府,积极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持续推进诚信政府建设,重信守诺、言出必践,以政府诚信引领社会诚信。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听取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听取社会公众和企业意见,让各项决策更接地气、更合民意。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切实做到履责不懈怠、用权不任性。

加强效能建设。坚持问题导向,面对复杂矛盾敢于担当、攻坚克难,全力突破发展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面对风险挑战敢于斗争、积极作为,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面对新形势新事物敢于创新、大胆突破,努力提高创造性贯彻落实水平。坚持目标导向,对标上级要求,工程化项目化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对标先进县市,在比学赶超中追求卓越、创造示范、争当标兵;对标目标任务,通力合作、精准施策,挂图作战钉钉子,雷厉风行抓落实。坚持结果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求真务实为原则,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做到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以工作实绩论英雄,完善过程督查、考核评价、容错纠错、激励约束机制,促进政府系统各级干部想干事、真干事、干成事。

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坚决压实“一岗双责”,持续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整治“四风”。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加强公共资金、公共资源交易、招投标等重大廉政风险点防控,有效预防腐败滋生。坚决支持政治巡察、纪检监察和审计监督工作,大力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树立清正廉洁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美好前景催人进,跃马扬鞭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初心使命、锐意拼搏进取,务实重行、担当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尽力尽责为谷城谋发展,奋力谱写谷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名 词 解 释

1.两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统称。

2.清四乱:全面摸清和清理整治河湖管理范围内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四乱”突出问题。

3.双国牌:国家湿地公园,国家重要湿地。

4.三医联动:医保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与药品流通体制改革联动。

5.五馆一场一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科技馆、剧场、政务服务中心。

6.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一主引领”就是充分发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及对湖北全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两翼驱动”,就是推动“襄十随神”“宜荆荆恩”城市群由点轴式向扇面型发展,打造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南北列阵,形成“由点及面、连线成片、两翼齐飞”的格局;“全域协同”,就是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整体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做大做强块状经济。

7.一体两翼三带:持续优化中心城区“一心四城”空间体系、功能形态,以枣阳、河谷组团为“两翼”,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和联结点,着力打造沿汉江特色城镇带、沿汉十先进制造业带、沿麻竹生态旅游带,形成区域发展雁阵效应。

8.一极两中心: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绿色增长极,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汉江流域中心城市。

9.一个坚持、四篇文章、六个避免、十大原则: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重要论述指导乡村振兴;做好边、特、钱、人“四篇文章”;避免千村一面、避免贪大求洋、避免“两张皮”、避免重点不突出、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避免一味追求创新;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自然生态的原则,返璞归真的原则,文化表现的原则,规模化呈现的原则,标准化的原则,因地制宜的原则,注重宣传的原则,群众路线的原则,党建引领的原则。

10.一芯主导、五极融合、多点支持、全域覆盖:以城关镇电商小镇为主导,互联网产业园、光彩园、农商园、人才园、物流园五大园区为支撑、向全县各镇村铺开。

11.双随机、一公开: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12.九办:容缺办、帮代办、自助办、掌上办、明白办、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跨省通办。

13.县管校聘:指在县域内,编制、人社部门对教师的编制、岗位实行总量控制、动态调整、备案管理,教育部门统筹教师编制和岗位职数,学校按照因事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教师竞聘上岗,从而优化师资配置,激发教师队伍活力,促进校长和教师合理流动。

14.五社联动:指的是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会资源及社区自治组织的联动。

15.三百工程:全面推广“百户长”“百分奖”“百米岗”等基层治理体制机制,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分享到 :
打印】【关闭页面

谷城新闻网 - 谷城政府网 - 网站地图
主办:谷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谷城县行政审批局(谷城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谷城县融媒体中心(新闻、技术)
办公地址:谷城县城关镇中华街3号
政府公共服务热线:0710-12345
网站标识码:4206250002    鄂ICP备13008052号-1  鄂公网安备 42062502000007号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谷城县融媒体中心法律顾问 湖北吾约汉珈律师事务所 李友凡 电话:13707279165